眼睛畫法教學|從結構到光影一步步畫出立體感

這篇文章記錄了本週課堂中關於眼睛石膏靜物組素描的內容,重點是教導學生如何表現體積感和安排亮暗強度。

眼睛是人像畫中吸引注意的焦點之一。

許多初學畫眼睛,習慣直接畫成「圓滾滾的杏仁」,但忽略了眼皮厚度、眼角過渡與光影變化,結果讓眼睛變化少顯得少了些立體感。
想要畫出生動的眼睛,建議先理解它的結構層次。

眼睛在臉部中的位置與比例

五眼比例

臉部正面可大致劃分為五等分,其中眼睛各佔一分,雙眼之間的距離約為一眼寬。

與其他臉部部位的關聯

眼睛位於頭部中央水平線偏上的一點的區域,眉骨為其上緣骨架支撐,顴骨則其下方的立體轉折。

眼眶為空腔

理解骨架凹陷的眼眶位置,是建立眼睛透視角度的關鍵。

●眼睛畫法主要結構分區

上眼瞼(眼皮)結構

  • 上眼瞼緣是上下眼皮與眼球交界處,決定眼睛輪廓的特徵。
  • 上眼瞼較厚且有明顯弧線,具活動性。
  • 上眼瞼由瞼板支撐,提上瞼肌控制其開合。它是眼睛最具動態的部分。

解剖功能:遮閉、保護眼球

觀察重點:

  • 弧度「內低外高」
  • 厚度感明顯,常在虹膜上方投下陰影
  • 雙眼皮摺線是肌肉與皮膚連結造成

下眼瞼

  • 下眼瞼的瞼板較小,厚度薄。
  • 下眼瞼較薄,通常呈柔和曲面包覆眼球。
  • 解剖功能:保護眼球,協助閉眼
  • 觀察重點
    • 靠近虹膜下緣常有窄亮邊,形成眼睛的水潤感
    • 表情時常輕微上提,例如笑的時候

上下眼皮(瞼)覆蓋部分眼球,不同人種眼瞼附近脂肪不同,

  • 東方人上眼皮較多單眼皮或內雙,眼瞼脂肪較多,眼睛看起來較為圓潤
東方人眼瞼脂肪較多,部分人多是內雙、單眼皮
  • 西方人多為雙眼皮,眼瞼因脂肪較少,眼睛看起來較為深邃。

眼角區

內眼角(眥):

  • 包含小肉墊「淚阜」,負責淚液排出。繪畫時避免畫成銳角。
  • 內眥常位於眼睛的最低點,有明顯轉折與皮膚皺摺。

外眼角

  • 上、下眼皮交會點,形態銳利,略高於內眼角,決定眼睛的傾斜度。
  • 外眼角(眥)則依不同個體略高或略低,決定眼型傾斜度。

眼睛周圍結構

眼袋

  • 皮下脂肪與肌肉鬆弛造成,隨年齡更明顯。繪畫時以明暗塑造,而非用線條框出。
  • 眼袋則出現在下眼瞼下緣,是軟組織自然下垂形成。

淚溝

  • 自內眼角延伸的凹陷,分隔眼袋與臉頰,是表現疲倦感的重要細節。

眉弓與上眼瞼過渡

眉骨是眼睛的「屋簷」,影響眼睛深邃度。

眉骨(眉弓)

  • 就是額骨在眼眶上緣形成的突起。
  • 男性通常更厚重,眉毛看起來比較「硬直」;女性較平滑柔和。
  • 眉毛的基礎高度,大致由這塊骨頭決定。

眼眶骨

  • 指整個眼眶邊界,包含上緣(眉骨)、下緣(顴骨)、內外側。
  • 對眉毛本身的「上下高度」影響不大,但會影響眼睛與眉毛的距離感(眉弓深或淺)。

如果想更深入認識頭骨部位相關結構,請閱讀這篇我寫關於頭骨文章

眼睛周圍肌肉結構

要表現自然神情、皺紋或動態表情,理解眼睛周圍的肌肉組成至關重要:

眼輪匝肌

畫眼睛時可以在結構線外輔助加上「肌肉張力方向」,幫助理解與塑形。

眼輪匝肌瞼部

  • 控制上下眼瞼開闔,肌肉纖維方向呈水平環繞,像一圈橢圓環繞眼球。
  • 是日常眨眼、微笑眼型變化的主要控制肌群。
  • 位於上/下眼瞼皮膚與眼球之間,影響瞼緣的微妙變形。

眼輪匝肌框部

  • 環繞整個眼眶外緣,負責更大幅度的眼部閉合,例如用力擠眼。
  • 畫面表現上會帶動眉毛內側下壓、眼角皺紋加深。

功能性說明:

  • 眼輪匝肌與皺眉肌、提眉肌彼此牽動,是臉部表情畫法中不可忽視的肌群核心。

表情與動態

眼皮不是固定不動的線條,而是隨著表情大幅變化:

驚訝表情

→ 上眼瞼大幅上提,眼神放大

笑容(微笑、大笑)

→ 下眼瞼上提,眼袋擠壓更明顯

憤怒表情

→ 上眼瞼內側下壓,外側眉弓擠壓

瞇眼、睜大、皺眉等動作會影響眼瞼張力與輪廓線條,眉毛也會帶動上眶肌肉動態。

可利用幾何分面分析來觀察不同方向光影在眼眶轉折的分布。

不同角度的眼睛變化

仰視時

上眼瞼蓋住更多虹膜,眉骨突出;下眼瞼變得清晰明顯。

俯視時

上眼瞼拉伸,下眼瞼可能被遮擋,虹膜呈橢圓。

側面角度時

  • 眼球輪廓: 成半圓形包覆於眼眶內,內眼角(淚阜)凸出最明顯。
  • 上眼瞼線條: 呈S型下滑,由眉弓向前凸出再向眼角收合。
  • 下眼瞼: 變得平緩,接近貼合臉部弧面。
  • 眉毛與上眼眶塊面交界 在側面會突出變得明顯,是頭部前輪廓的重要節點。
  • 眼窩輪廓: 在側面看呈現明顯凹陷感,周圍骨塊起伏明確。

眼睛畫法具體方法:

眼球是一顆球體,所有眼皮結構都是覆蓋在球體表面。眉弓與眼眶邊界決定了眼睛的深邃程度。

畫眼睛形狀提醒

畫眼睛時先建立「眼球球體」,再將眼皮當作窗簾蓋上去,而不是直接勾出杏仁、或弧形。

眼睛的外部輪廓呈現類似菱形,內眼角較尖且略微下垂,外眼角相對較圓。

1.觀察參考圖、實物及開始畫:

  • 仔細觀察眼睛的形狀和比例,使用輕鬆的線條勾勒出眼睛簡單的幾何形狀。
  • 注意外形轉折點,轉折點會關係到形狀變化、簡化的直線幫助畫出外輪廓。



2.眼睛周圍的起伏:

可以簡化為不同大小的面,理解其類似不同長短幾何形狀,有助於掌握形狀變化。

每個面轉折都產生明度變化,所以理解結構點位會幫助我們上色時,更清晰看懂陰影為甚麼產生。



3.逐步添加眼瞼、瞳孔等細節

注意線條的輕重與前後、粗細變化。

這幾個位置可使用較為清晰或有寬度的線條:

  • 雙眼皮凹陷處
  • 上下眼皮裂縫位置
  • 上眼皮與下眼皮銜接處

眼睛畫法立體感與光影處理

光源方向與明暗關係:

眉骨、上眼皮、眼袋、淚溝、眼球都會隨光線方向產生不同陰影。

高光位置

眼球上的鏡面反射是球體感的重要提示,注意與光源對應位置。

眼白的灰階

不是純白,需依球體朝向與環境光調整明度色階。

排線練習建議

可從球體與眼皮交界處開始練習斜面、曲面的交接過渡。

想學習關於人的部位怎麼畫及知識點嗎? 以下延伸閱讀

手臂畫法入門:骨骼簡化與運動機制的詳細解析

耳朵畫法解析:認識形狀掌握耳朵的部位

如何掌握陰影畫法:使用二分明暗提升光影表現

面部肌肉結構解析:提升人物素描的立體感

如何精確掌握手部比例與關節結構:素描愛好者必讀

掌握鼻子結構與透視技巧:繪畫靜物組合的基礎解析

人像素描攻略:理解頭部結構的三大關鍵

掌握人像繪畫基本比例與結構,輕鬆畫出頭部細節方法介紹

如何用鉛筆畫出嘴唇立體感:掌握形狀與肌肉起伏的要點

希望這樣的步驟敘述可以幫助你認識、理解眼睛畫法,如果有甚麼想看的題材或是想知道的畫畫方法,歡迎留言或私訊我,祝你畫畫愉快!

如果你想學習畫畫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,或是對理解畫圖的知識有興趣,

歡迎加入line 聯繫我,我在課堂上用清晰條列的方式,整理學習畫畫的方法。

點擊了解更多畫畫課程介紹
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
Han
Han

邱柏翰 素描、水彩教學老師

經歷:
2017-2022潘尼爾藝術工作室教學五年
2022-2025 心手相映藝術坊老師
2023 鳳新高中美術班外聘老師

我專注引導學生興趣學習基礎素描、水彩的方法,
協助學生考上美術設計學校。

我相信透過畫畫的過程可以學習到作畫邏輯順序方法,不斷打磨畫作獲得堅持的態度,畫畫這件事是一項值得投資的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