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寫生模特過程,很常不小心畫過頭,少女臉上像長鬍子或是皺紋畫太強變大媽🙂↕️
因此好奇臉部肌肉起伏位置,後半段整理了臉部肌肉特徵及知識點,跟著一起往下看喔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●為什麼要學臉部肌肉?
- 臉部是情緒表現的主要舞台,細節能傳遞角色情緒與性格。
- 繪畫不只是描繪表面的形狀,建議理解底層的肌肉運動邏輯。
●臉部主要肌肉介紹:
額頭部位
額肌
- 收縮形成抬眉、驚訝表情。
- 排線方向:垂直排列為主。
位於額頭,負責抬高眉毛和皺眉。常用於表現驚訝(睜大眼)的表情。
眉心與鼻根部位
●降眉肌、皺眉肌、降間肌
- 產生皺眉、憤怒表情。
- 排線方向:垂直集中眉心、放射狀擴散。
眼睛周圍部位
●眼輪匝肌(括約肌)
- 控制眨眼、閉眼、瞇眼。
- 排線方向:環繞眼睛呈環狀、橢圓排列。
環繞眼睛的一圈肌肉,用於閉眼或眨眼。微笑時,這個部位會有自然的皺紋。
眼輪匝肌可分為兩大部份:
- 眶部
項目 | 內容 |
---|---|
起點 | 1. 眶骨內側緣 2. 泪囊脊 3. 眼眶眶緣周圍骨性邊緣 |
止點 | 1. 眶外側韌帶 2. 與瞼部纖維交織形成完整環狀 |
功能 | 1. 強力閉眼(如「擠眼」、用力眨眼)2. 保護眼球、排淚 |
輔助圖文 | 肌纖維呈放射狀,由骨緣向外側交會於側眶韌帶- 畫擠眼時,眉下與顴上會出現深刻放射狀皺紋 |
- 瞼部
項目 | 內容 |
---|---|
起點 | 內側瞼韌帶附近 |
止點 | 外側瞼韌帶 |
功能 | 輕柔眨眼(不帶皺紋的自然眨眼,維持淚膜分佈與睫毛清潔) |
輔助圖文 | – 位於上下瞼板之上,肌纖維近乎水平走向- 自然眨眼時,僅此部收縮,眼周無大皺紋 |
臉頰與顴骨部位
顴大肌、顴小肌
- 產生微笑時嘴角上提。
- 排線方向:由顴骨往嘴角斜向下方延伸。
從顴骨延伸至嘴角,負責拉起嘴角,表現笑容。這是畫笑容表情時的關鍵肌肉。
嘴部周圍部位
●口輪匝肌(括約肌)
- 嘟嘴、收縮嘴唇表情。
- 排線方向:嘴巴環繞呈橢圓形。
口輪匝肌並非單一「起點→止點」的帶狀肌( 通常指的是「骨骼肌」,也就是和骨骼相連、受意識控制的肌肉,負責身體的運動),而是透過深淺兩層纖維: - 深層纖維源自上下頜齒槽,繞口唇一周後走向對側;
- 淺層纖維則由周邊多條表情肌的肌束匯合於口角結節(modiolus),再環繞於唇部。
圍繞嘴唇的一圈肌肉,控制嘴唇的張合。用於描繪說話、吹氣或噘嘴等動作。
●降口角肌
位於嘴角兩側,下拉嘴角,表現悲傷或不滿的情緒。
- 嘴角下拉,產生悲傷或不滿的表情。
- 排線方向:由嘴角向下方垂直延伸。
下顎與臉頰側面部位
●咬肌
- 咀嚼時的明顯起伏感,臉頰側邊明顯突出。
- 排線方向:垂直排列居多,強調肌肉隆起的立體感。
位於臉頰側面,負責閉合下巴。這是表現咀嚼或緊咬時的肌肉。
●顳肌
位置:位於頭顱側邊,負責控制下顎的開合。
特徵:將顳肌呈現約扇形貼附在顱骨兩側。
●肌肉群協作與複合表情分析
表情通常由數組肌肉共同作用形成。
例如:
- 微笑(顴大肌+口輪匝肌+眼輪匝肌)
- 憤怒(皺眉肌+降眉肌+降口角肌)
- 驚訝(額肌+眼輪匝肌放鬆+口輪匝肌放鬆)
額頭與眉區肌肉
額肌:往上拉 → 驚訝表情
皺眉肌、降眉肌:往下拉眉頭 → 生氣或專注
「眼部緊閉、眉心深皺」
的動作主要靠以下幾條肌肉協同收縮:
- 降眉肌 一收縮→眉頭內聚、垂直皺紋浮現。
位置:眉毛內側下方,貼於前額皮下。
動作:收縮時向內下拉眉毛,夾緊眉間皮膚,形成兩條或一條垂直的「川」字皺紋。
效果:加深眉間凹陷,是典型的“生氣/用力皺眉”動作主力。
- 皺鼻肌 同時收縮→鼻樑處橫向皺摺加重。
- 眼輪匝肌(瞼部)→眼皮緊閉、眼縫極度狹小。
動作:輕度、自然的眨眼/半閉眼,使眼皮貼住眼球。
在此動作中:為了緊繃眼周,瞼部會先收縮,讓眼縫變小。
- 眼輪匝肌(眶部)→外眥處拉出魚尾紋,眉下、顴上產生放射皺褶。
動作:強力擠眼時,從眶骨邊緣向外拉扯,產生眼角放射狀細紋。
在此動作中:眶部大面積收縮,連帶牽動眉下皮膚,讓外眼角、顴部也出現皺褶。
表情畫法建議:觀察眉毛夾角變化與額頭皺摺方向
眼周肌群
- 眼輪匝肌:包覆眼睛,閉眼或瞇眼時收縮
- 提上瞼肌:控制張眼
- 描繪建議:閉眼時上眼皮壓下,下眼瞼會鼓出
鼻子周圍肌群
- 降鼻肌、提上唇鼻翼肌:影響鼻翼張力、皺鼻表情
- 可延伸補充:吸氣、噁心、嫌棄表情來源
嘴唇與頰部肌群
- 口輪匝肌:收縮嘴唇形成圓狀(如嘟嘴、吹氣)
「嘟嘴」主要是靠口輪匝肌的不同纖維層協同收縮,再搭配頦肌的輔助。具體動作細節如下:
- 口輪匝肌深層 (上唇門齒肌) 纖維收縮
- 深層纖維環繞在唇內側,拉緊唇邊,讓上下唇向中線靠攏,形成「狹縫」。
- 口輪匝肌淺層 (下唇門齒肌) 纖維收縮
- 淺層纖維環繞在唇外側,推動唇瓣向前突出,使唇緣翻卷並向外拱起。
- 頦肌輔助
- 位於下唇正中央,收縮時會向上擠壓下唇,增強下唇的凸度,並加強唇部整體的前突效果。
- 頰肌輕度收縮
- 輔助穩定頰部壓力,使口腔內氣壓更集中在唇前,讓唇形更飽滿均勻。
- 提嘴角肌、笑肌:上提嘴角(開心、禮貌)
- 降嘴角肌、頦肌:悲傷、下垂感
- 表情畫法建議:多觀察嘴角肌肉方向箭頭與比例變化
下巴與側頸肌群
- 頦肌:與頜部緊縮有關,表達哀傷、忍耐等情緒
- 胸鎖乳突肌:雖屬頸部肌肉,但表現緊張、發聲狀態的重要線條
- 描繪建議:誇張表情下,脖子肌肉明顯拉出線條張力
如何練習:從肌肉圖走向表情觀察
建議操作方式如下:
- 臉部空白結構圖疊肌肉層(像示範圖那樣分層)
- 做出 3~5 種典型情緒:快樂/生氣/驚訝/哀傷/厭惡
- 用箭頭示意每個肌肉收縮方向,並將表情拆解成肌肉動作來源
- 搭配鏡子/自拍照觀察自己的肌肉動作(尤其是嘴角與眉心)
進階應用建議:動態與角色設計連結
- 表情非靜止,而是肌肉動作的連續變化。
- 建議延伸學習:
- 把「高興」拆成:微笑 → 大笑 → 皺眉笑
- 每一階段觀察:哪些肌肉主動、哪些是被動牽動
希望這樣的結構介紹可以幫助你認識、理解臉部肌肉的知識點,如果有甚麼想看的題材或是想知道的畫畫方法,歡迎留言或私訊我,祝你畫畫愉快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如果你想學習畫畫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,或是對理解畫圖的知識有興趣,
歡迎加入line 聯繫我,我在課堂上用清晰條列的方式,整理學習畫畫的方法。
點擊了解更多畫畫課程介紹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