嘴唇怎麼畫:掌握比例與陰影的素描技巧

文章將嘴唇分為上唇和下唇,介紹了唇珠、唇部的內外層區分,並解釋如何通過觀察角度和起伏來畫出嘴唇的立體感。

我在寫生的過程中好奇嘴唇周圍肌肉起伏,順手整理了相關結構及怎麼畫
掌握嘴部的「結構支點」,就能讓嘴唇自然立體、富有神態。

為什麼建議理解嘴部結構?

  • 嘴部是臉部表情的核心之一,會隨情緒而改變形狀
  • 嘴唇本身有立體分塊,不只是單薄的線條
  • 掌握結構支點,才能相對精準處理光影與比例

嘴部的主要分區

上唇體

包含唇珠(中央點)、唇墩(左右小拱)、唇峰(上緣高點)

  • 解剖上:上唇紅區域的主要厚度。
  • 範圍:從唇檐往下 → 直到唇縫
  • 上唇體功能:決定上唇的體積與弧度。
  • 位於 上唇紅的主要區域。
  • 上界線:唇檐 ,連接唇上部 / 人中弓。

唇檐

  • 解剖上:介於「臉部皮膚」與「唇紅」之間的細小隆起。
  • 功能:分界線,讓嘴唇從臉部立體跳出來。

唇緣

  • 皮膚與紅唇交界的那條「白亮邊」,沿著上下唇繞一整圈,包含唇峰、唇珠、一直到兩側的端點。
  • 下界線:上唇紅邊緣,與下唇體相接。
  • 中央:有一個突起的 唇珠

可以理解為「上唇紅的厚度本體」。

下唇體

中央最厚最前拋,兩側向口角收束

與上唇相較為豐滿,但每個人有些許不同,通常較為平滑圓潤,最凸出的位置位於唇珠正下方。

口角

嘴唇收斂的轉折點,常見暗點與皺摺

  • 功能:決定口裂(嘴巴裂縫) 的長度與表情的方向。
  • 定義:上唇與下唇紅邊界交會的點,也就是日常說的「嘴角」。
  • 外觀:臉上可見的表面位置。

人中區

鼻底到上唇紅邊之間的皮膚,影響上唇弓形狀

解剖位置

  • 位於 鼻小柱 下方,延伸到 上唇紅 的中央。
  • 它的左右邊界,就是由兩條 人中嵴 構成

人中嵴:從鼻小柱下方延伸下來的兩道微微隆起線。

  • 中間是 人中窩
  • 下端終點 → 上唇中央的 唇珠

下唇與下巴的分界陰影

嘴部結構的「支點」

嘴唇立體的關鍵不在於描邊,而在於掌握以下幾個支點:

唇珠

上唇中央小拋面,是最亮的受光點

蝸軸

  • 位置:大約在 口角外側 3–5 毫米,比嘴角更「深、更外側」。
  • 定義:位於嘴角稍外側、皮下的一個 肌肉纖維交會結節

深層:是 口輪匝肌、笑肌、提口角肌、降口角肌、頰肌 等多條肌肉纖維在皮下交織的「樞紐點」。

嘴角、軸差異總結

  • 口角 = 表面結構(你看到的嘴角點)。
  • 蝸軸 = 深層肌肉交會點(藏在嘴角外側皮下)。
  • 它們位置很近,但不完全重疊:
  • 口角在前、在外觀。
  • 蝸軸在後、在皮下。

頦唇溝

下唇體與下巴之間的轉折線

頦上溝是「下唇與下巴之間的自然凹線」,由口輪匝肌與頦肌交界張力差形成。
它讓嘴與頦部分開、形成立體轉折,是畫人像時表現嘴巴結構真實感的重要依據。

頦唇溝怎麼形成?

下唇與頦肌的力量交界

  • 下唇主要由口輪匝肌下唇門齒肌牽動
  • 頦部則由頦肌主導(向上推)。→ 兩組肌肉相遇、張力方向相反,在交界產生「凹陷」。

脂肪層厚薄差

下唇區脂肪較厚、頦區較薄 → 視覺上就出現轉折。

  • 正面:找下唇底部(下唇墊)→ 再往下巴方向找第一道橫弧形暗線,就是頦唇溝。
  • 側面:嘴唇前凸後,會有一個區域往後轉折到下巴的凹陷 → 那個轉折就是頦唇溝。

鼻唇溝

從鼻翼旁滑向嘴角外下方,是上唇外框主要陰影邊。

從鼻翼外側 → 向下斜延 → 到嘴角

下唇墊/頰脂墊

支撐嘴唇厚度的重要體積來源

嘴唇光影表現

我們還可以將上、下嘴唇分成內外層,外層是受亮面,內層是轉進暗面後的部分,內外層交界線可以參考中間的小圖,一條順著嘴唇結構起伏的線條。

上唇

面向下 → 多在陰影中,僅唇珠與唇墩接亮

透過角面嘴唇觀察形狀的轉折,比較容易清晰的看到面的轉折,

轉折影響陰影形狀、濃淡的變化。

下唇

面向前 → 中央拋出最多光,下緣因頦部回光而有亮帶

濕乾交界

嘴唇內外交界,形成細亮線,表現濕潤感

  • 定義:口腔內黏膜(濕區)與外側唇紅(乾區)之間的分界。
  • 位置:當嘴巴輕閉時,上下唇內側接觸線
  • 功能:這裡的組織特性不同,乾區像皮膚,濕區像黏膜。

口角

凹陷最深,暗點集中

頦上溝

它是下唇與下巴(頦部)之間的那道凹陷(下唇的投影處),讓嘴與下巴之間有自然分界。

位於:下唇結節(下唇最凸點)下方,與頦部最凸點之間。

外觀:在正面或側面看都是一條柔和的橫凹線。

  • 閉口放鬆時最明顯;
  • 笑或說話時,會隨口輪匝肌、頦肌活動而變化。

嘴部周圍的整體結構

  • 核心肌肉:口輪匝肌
  • 外圍協同肌:提上唇肌群、降下唇肌群、頦肌、顴肌、降口角肌等
  • 作用範圍:從鼻底到頦上溝之間,橫向延伸至兩側口角
  • 功能:負責開口、閉口、微笑、嘟嘴、發音等所有口部動作

👉 可以把它理解為「一個橢圓形的肌肉環」,外圍肌群像是牽動環狀橡皮筋的繩子。

想理解更詳細嘴部周圍肌肉起伏、位置,請看這篇 : 臉部肌肉重點整理

嘴唇怎麼畫呢?

1.簡化嘴唇形狀、確定比例

我們將唇珠與嘴唇形狀簡化成圓與橢圓,

注意彼此之間的大小關係,畫出上唇和下唇的輪廓,確保嘴唇中心線對齊。

外形完成後再細化嘴唇上的起伏變化等細節,最後加上陰影表現唇部的立體感。

2.肌肉起伏線條

畫完嘴唇後用輕柔的線條表現嘴唇周圍肌肉起伏


嘴部建議練習方法

  • 分塊灰階素描:將上唇體、下唇體、人中、頦溝分開練習
  • 光源對照:同一張嘴型,分別畫上光、側光、下光三種版本
  • 動態觀察:畫放鬆、微笑、嘟嘴三連張,理解肌肉如何改變唇型
  • 年齡比較:年輕唇紅豐滿,年長者唇紅縮小、縱紋增多

嘴部結構總結

嘴部不是簡單的線條,而是由「支點」與「體塊」構成的立體結構。
只要理解唇珠、唇墩、口角、頦溝這些重點,並觀察光影節奏,就能把嘴唇畫得自然、有厚度,讓人物更真實、更有表情張力。

希望這樣的結構介紹可以幫助你認識、理解嘴唇的知識點,如果有甚麼想看的題材或是想知道的畫畫方法,歡迎留言或私訊我,祝你畫畫愉快


如果你想學習畫畫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,或是對理解畫圖的知識有興趣,

歡迎加入line 聯繫我,我在課堂上用清晰條列的方式,整理學習畫畫的方法。

點擊了解更多畫畫課程介紹

其它延伸人像素描類主題文章:

手臂畫法入門:骨骼簡化與運動機制的詳細解析

耳朵畫法解析:認識形狀掌握耳朵的部位

如何掌握陰影畫法:使用二分明暗提升光影表現

面部肌肉結構解析:提升人物素描的立體感

如何精確掌握手部比例與關節素描結構

掌握鼻子結構與透視技巧:繪畫靜物組合的基礎解析

人像素描攻略:理解頭部結構的三大關鍵

從簡單輪廓到細節表現:掌握眼睛的素描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Han
Han

邱柏翰 素描、水彩教學老師

經歷:
2017-2022潘尼爾藝術工作室教學五年
2022-2025 心手相映藝術坊老師
2023 鳳新高中美術班外聘老師

我專注引導學生興趣學習基礎素描、水彩的方法,
協助學生考上美術設計學校。

我相信透過畫畫的過程可以學習到作畫邏輯順序方法,不斷打磨畫作獲得堅持的態度,畫畫這件事是一項值得投資的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