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週畫到國外教堂,哪天有機會想去現場看,讚嘆古人花時間精力設計出精緻形狀。
透過畫教堂認識方形跟圓形互相建構方式,可以應用在我們畫空間、建物上,畫的方法很類似電腦建模。
確定形狀規劃空間,一層層堆起來,很像在疊蛋糕🙋
一起往下看,怎麼運用線條畫出空間感喔!
在畫畫前我們先認識一些簡單的知識點:
●透視是什麼?
透視是一種讓你的紙上畫面看起來有空間感的方式,能用把現實中的物件轉換到我們的畫面上。
幫助我們理解形狀的比例,透視能讓掌握物體遠近的大小關係。


●畫面在透視中的角色:
畫面像是一個窗口,引導我們觀看的角度,像是相機的鏡頭,或是我們畫布、紙張。
立體的物體被轉換(投影)到這個平面上,形成我們的看到的畫面。
●消失點是什麼?
在透視圖中,所有近似平行的線條會指向同一個點,這個點叫做消失點。
這是一種模擬出近大遠小的方法。
像是右上方圖,同方向的線條,都朝向視線上各自的消失點。

●視線/視平線高度
視線的高度,決定了觀看畫面的視角,也就是畫面給人呈現的感覺。
像是平視、俯視、仰視。
以下拿頭部當舉例:
●常用透視的類型
一點透視:
像右下角的走廊,所有線條都指向一個消失點。
兩點透視:
想像你站在街角,面前是一條路向左延伸,另一條路向右延伸。路的盡頭都會「往遠方聚集在一起變成點」,在你的眼前水平的面上形成左、右兩個點:
三點透視:
想像你仰頭或俯視看一棟高樓,不只是左右的邊會往兩個消失點收斂,連豎直的邊也會因為俯、仰視角而向上或向下的第三個消失點匯聚──這就是三點透視
增加第三個消失點,消失點集中上、下的方向,能模擬出俯視或仰視感覺。
例如表現張力的場景,從高樓俯視地面等等。
●方形透視
我們日常看的到物件,其實可以把它們簡化成方形來建構形狀、比例,藉由方形我們可以快速理解結構,以及畫畫時建立物體跟空間的大小關係。
可以把物體想像成由幾個方形建立起來,譬如說以下的大同寶寶示範,寬為比例一個正方形比例尺,高大概是兩個正方形多出一點,因此我們可以疊積木方式建構出大約1 : 2.3個比例。
運用方形我們可以很簡單的計算出物體的長寬比,以及想畫出轉角度後,可能的樣子。
●圓形透視
圓形在透視中的變化:圓形在透視中會變成類似像橢圓,因圓形遠離視線,圓會開始變得像是橢圓。
●透視倍增法
用正方形倍增建立透視節奏
為什麼要學「倍增」?
在畫透視時,會有疑問:「這個物件、場景要畫多深?怎麼知道下一層該放哪裡?」
這時「正方形倍增法」就是解答方法。它是一種相對精準的方法,可以幫助你:
- 等距推進格子,不靠直覺
- 有方法的建立畫面節奏與比例單位
- 是爆炸圖、階梯、迴廊、屋頂、建築模組等的基礎工具
平面方形倍增方法:
🔹步驟1:
先畫一個方形,再畫兩條對角線,找到「正中心點」當作接下來的定位基準。
🔹步驟 2:
把方形的邊線延長,讓它們跟對角線交會,就能一步步劃出「等距的小格子」,幫助你把空間切得更準!
透視方行倍增法方法(以二點透視為例)
- 先畫一格正方形+對角線
找出中點交叉,這是最核心的測量點。 - 水平或垂直延伸至下一個邊線
把中點投影過去,就能找到下一格的中點。 - 再畫對角線,反覆延伸
就能得到等距的格子節奏,形成 2 格 → 4 格 → 8 格……的空間網格。 - 套入透視線與消失點
這些格子可以延伸成完整空間,不管是平面還是立體視角都適用。
✅提醒:只要第一格是透是正確的正方形,後續倍增就比較不會變形。
❌常見錯誤:沒抓中線、每一格靠直覺猜,會導致越畫越歪、比例崩壞。
實戰應用:用方形透視結構畫出漢堡爆炸圖
看似物件自由飄散,其實有「空間規律」
許多畫者看到爆炸圖會以為是憑空分解,實際上如果沒有底層的「方形空間結構」支撐,很容易零件對不上、整體結構不穩。
在這裡,我們以漢堡為例,將它每一層食材對應到 8 -10層倍增中,形成上下堆疊且有間距的爆炸視角。
漢堡爆炸圖畫法步驟
步驟 | 關鍵概念 |
---|
1️⃣ 建立 8 格空間立方體 | 使用倍增法建立視角一致的等距空間 |
2️⃣ 插入圓形、方塊形配料 | 先以簡單圓形或方塊定出位置與厚度 |
3️⃣ 加入自然變形(例如:起司延展、生菜亂翹) | 參考原本的格子透視,造形可以稍微有機變形 |
4️⃣ 漂浮元件設計 | 洋蔥圈或番茄片可從原層水平移出,畫出變化感 |
5️⃣ 最後描線與結構簡化 | 可以留下部分格線,保留透視框架增加畫面豐富度 |
漢堡透視爆炸圖-縮時影片介紹
以上是透視的一些知識點介紹,有興趣自己動手試試看,練習運用透視的理解,把日常中看到事物捕捉下來。
如果你想學習畫畫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,或是對理解畫圖的知識有興趣,
歡迎加入line 聯繫我,我在課堂上用清晰條列的方式,整理學習畫畫的方法。
點擊了解更多畫畫課程介紹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