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學人像比例系統?
1. 幫助快速抓形,避免五官「漂移」
- 如果畫人像目標是「畫得像」,建議你學習人臉比例系統。
- 有比例系統時,能檢查鼻子是否畫高了、嘴巴歪了,眼睛是否畫到額頭去。
- 舉例: 比例系統就像地圖的經緯線,給你定位點,即使改變角度也能保持五官位置相對準確。
2. 應付不同頭部角度與透視
- 寫生或畫照片時,角度一變,五官間距會因透視而壓縮或拉伸。
- 學會比例系統後,你可以推算出在 3/4 視角或仰視、俯視下,五官大致的比例關係。
3. 快速檢查與修正
- 畫到一半覺得怪時,建議不用擦掉重畫,直接用比例系統的線條檢查。
- 這對速寫、考試或商業繪製很重要,能快速找到需要修正部位。
4. 為後續造型與風格化打基礎
- 比例系統是「寫實」與「變形」的共同基礎。
- 先理解掌握正確比例,之後誇張漫畫化、插畫化才不會失真到不可讀。
5. 讓你更理解結構而不是死背
比例系統不是死記比例數字,而是幫助你理解頭骨結構與五官排列的邏輯。
重視從「從內(頭骨)到外(皮肉)」的結構觀察。
*以下會以正面模型,說明面部結構,現實中每個人比例多少會不一樣喔
臉部結構層
先把整張臉當作一個立體體塊,分成幾個主平面:
- 額頭平面 → 從髮際線到眉弓的弧面。
- 中段平面(眼睛與鼻子所在區域)→ 前額轉折到鼻樑與顴骨。
- 下段平面(嘴巴與下顎)→ 鼻底到下巴,包括嘴唇前凸與下顎角。
- 側平面 → 顴骨外側到耳朵、太陽穴區域。
●頭部的比例約可以分為三個部分:
1.髮際線到眉弓
- 在半側面觀察時,髮際線位於 額頭圓弧與前額平面交界處
- 眼睛中心線約落在頭高的 1/2 一半的位置。
- 由頭頂往下數,第二條為髮際線
- 從頭頂數下來,第三條即是眉弓連線
2.眉弓到鼻下緣
- 眉弓位置: 位於眼窩上方的骨隆起,是額骨的一部分。
- 側面能明顯看到它如何從額頭過渡進入眼窩。
- 下圖正、側面對照方便我們看相對的位置
3.鼻下緣到下巴
左邊正面圖中,較粗那條標線是鼻下緣。 右側面輔助我們理解大約位置
●五官的分佈:
- 眼睛:位於整體頭高的水平中線(1/2)。
- 鼻寬:通常約等於左右內眼角間距。
- 嘴角:大致對齊瞳孔垂線。
想深入理解五官的立體來源,建議分篇閱讀各部位結構(眼、鼻、口、耳)。
延伸閱讀: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●頭像要怎麼下手?(用幾何體簡化)
頭部可以分解成幾何體,如球體(頭顱)、長方、圓柱體(面部和頸部)
了解頭像的基本結構有助於理解和描繪頭部的姿態和角度。
1.簡化頭部整體的形狀
- 先畫一個圓當頭顱,下方接上下顎。
- 圓形的一半約為眉弓位置;眉弓再往下是眼窩。
- 也可改用方形框架抓視角:先決定觀察視角,方形角度隨之確立。
小技巧:用方形來控制透視方向,能更穩定地放置頭部位置。
也可以使用方形輔助抓出頭的面向,簡化的方法:
- 決定觀看的視角,會決定方體的角度(頭部面相)
- 設定視線、消失點。(設定視線、消失點幫助我們檢視,透視線方向有無連上消失點)
*使用方形框架,控制透視方向。輔助我們抓出頭部位置
2. 定位並畫出五官
- 先以垂直/水平輔助線定位五官相對關係。
- 套用臉部三等分(髮際→眉弓→鼻下→下巴)來決定大致高度,再逐步細化形狀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3.不同角度頭像參考
以下提供不同角度的頭部,建議透過簡化成方形,掌握不同視角下的頭部透視。
- 每個角度的頭部都有其特定的消失點與透視縮短(近大遠小)。
- 先用方形切出三個面:正面、下顎至頸部的下方面、側面,再安放五官。
應用建議: 練習不同視角頭部的重要性,並鼓勵你嘗試將頭部還原成方形,方便我們理解比例以及結構位置。
若今天如果想畫出轉動頭部,會比較有結構方法能輔助畫出來喔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4.結構線標示起伏、檢查位置
- 以結構線標註臉上轉折(鼓起/凹陷)的位置,有助於理解形體連續性。
- 結構線在實際臉部並不存在,但做為學習與檢查非常實用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5.不同年齡的頭部特徵
我們面對畫不同年齡寫生對象,該怎麼掌握特徵呢? 以下會介紹各年齡層人物特徵
1.兒童頭部特徵與結構
兒童的頭部在比例與結構上與成人有些許的不同:
●比例:兒童的頭部相對較大,大約佔身體長度的 1/4 至 1/3。
顱骨發育:下顎發展不完全,下巴較短,整體臉部特徵較為圓潤。
- 眼睛位置較低:在成人臉部,眼睛通常在整體頭部的中線處(1/2線),但兒童的眼睛會稍微位於頭部中線低一些。
- 五官分佈:
- 鼻樑較短、較平。顴骨不明顯,整體臉部較圓。
- 下顎發育不足,下巴較小且圓潤。
●皮膚與肌肉:
兒童的皮膚較為光滑,沒有明顯的肌肉線條或皺紋。
臉上的明暗起伏相較成年人變化較少。
老年人頭部特徵
老年人的頭部結構有幾個關鍵變化:
●骨骼變化:
顱骨整體結構變得更明顯,尤其是顴骨與下顎角。
眼窩較深,因為皮下脂肪流失,眼睛顯得凹陷。
下顎骨骨質疏鬆,變得較小,可能會有些微內縮,使嘴巴輪廓改變。
2-1皮膚與皺紋:
●額頭皺紋:與面部表情肌群相關,橫向紋路明顯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●魚尾紋:眼睛周圍常見細紋,隨年齡增長而加深。
●法令紋:嘴角至鼻翼兩側的紋路加深,皮膚有鬆弛的變化。
●頸部皺紋:由於皮膚失去彈性,脖子上會出現明顯的縱向紋路。
●光影與體積感:
老年人的臉部輪廓,由於蛋白肌肉流失,陰影變化更明顯。
皮膚鬆弛的部分可能會造成褶皺陰影,特別是在下巴和脖子區域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如何畫出人像的陰影?
前面段落提供臉部結構位置,接下來我們進入上陰影的部分,臉部陰影會依照光源的柔和、銳利、遠近產生不同變化。
想更進一步理解人像比例與光影的來源脈絡?
建議延伸閱讀:
如果不知道該怎麼畫臉部明暗,建議簡單將臉部分成:
- 亮部 – 額頭、顴骨弓、嘴巴附近區塊(口輪匝肌)
- 暗部 – 眼窩凹陷、鼻下陰影、嘴巴開口裂縫
- 觀察膚色:深膚色的亮、暗基準值都會影響整體明度分配;打光位置不同,亮暗分區也要隨之調整。
下面以淺、深膚色模特舉例:
這張模特是深膚色,因此在臉部亮、暗面基礎灰階色階都比較深
臉部可以簡單分成正臉亮面,與側臉暗面,因此在臉上陰影須注意區塊整體的顏色
這張是室內光源,沒有另外打側面光。
我們作畫時要考慮光源強、弱,遠近,對臉部產生面積轉折的影響程度。
如何用單色與雙色畫人像?
了解運用黑白灰營造立體感後,我們試著用單、雙色來畫人像
打光在臉部位置,因此要將下巴到脖子以下的明度與臉部明度,色階分開
理解臉部部位結構,觀察臉部哪些部份比較深。將明度分成3-4個色階
延伸人像縮時解析
確定人像的五官比例後(時間軸0:08),將臉部的起伏放入陰影建立體感。
這邊影片用procreate示範方便理解,如果你也想試試看,可以使用內建筆刷炭筆喔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如果你想學習畫畫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,或是對理解畫圖的知識有興趣,
歡迎加入line 聯繫我,我在課堂上用清晰條列的方式,整理學習畫畫的方法。
點擊了解更多畫畫課程介紹
想學習關於人的部位怎麼畫及知識點嗎? 以下延伸閱讀
頭骨構造入門:簡化幾何形狀掌握頭骨
耳朵畫法解析:認識形狀掌握耳朵的部位
希望這樣的結構介紹可以幫助你認識、理解頭部的結構重點,如果有甚麼想看的題材或是想知道的畫畫方法,歡迎留言或私訊我,祝你畫畫愉快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