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腔畫法教學|掌握骨骼與肌肉結構

深入介紹人體繪畫中軀幹的骨骼與肌肉結構,從胸腔、脊椎到骨盆的比例與透視關係,並說明胸大肌、斜方肌、三角肌等主要肌群的形狀與功能

軀幹是連結頭、四肢的核心,掌握它可以讓我們畫人物姿態更自然有力喔,

骨骼是支撐、保護我們器官的架構,肌肉是皮膚外型輪廓的塑造,

以下會從骨架→肌肉慢慢深入,幫助你打好人體繪畫的基礎。
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1.骨骼結構分解:理解胸腔的支撐框架

在正式練習畫胸腔畫法之前,
我們需要先理解胸腔到骨盆的骨骼結構,因為骨骼就像建築的鋼筋,決定了整體比例與形體走向。

畫軀幹骨骼時,請注意這些主要結構:

胸腔肋骨的分類與排列

肋骨總數為 12 對

  • 真肋:第1–7對,前端接胸骨。連接胸骨(胸骨柄、體、劍突)。
  • 假肋:第8–10對,前端沒有直接接胸骨,而連接上一根的肋軟骨,未直接接胸骨,而是間接接前一根肋軟骨。
  • 浮肋:第11、12對,前端不接任何骨骼結構,自由懸空。不連接胸骨,懸空於腰側(柔軟、易被壓扁)。

肋骨排列不是水平,而是從後往前有「斜下」角度。

搭配透視形體,幫助理解肋骨如何包覆胸腔。

胸腔結構-肋骨籠

  • 外形像略微壓扁的蛋形,偏長的橢圓形。
  • 正面偏扁、側面較厚,底部往下收窄成倒V形。
  • 功能是保護內臟,並成為肩膀、手臂連接的支撐點。
正、側視圖,比例大約1:1.5左右

胸椎與肋骨的關係

肋骨後端與胸椎關節連接,而非獨立懸浮。

舉例來說:每根肋骨像懸臂,用球狀關節與脊椎結合。

胸骨與劍突的功能與定位

位於胸腔正中央,像一片細長扁平的骨板,左右肋骨前端會與胸骨連接。

底端有一個「劍突」,是小而尖的骨頭。

  • 胸骨三部分:胸骨柄、體、劍突。
  • 胸骨作為連結肋軟骨的基底,同時是許多肌肉的附著點。
  • 劍突位置可以幫助理解腹肌起點與胃部位置。

脊椎

  • 是一條微S型彎曲的骨柱(身體原發性,支撐整個身體重量)。
  • 上接頭骨,下接骨盆。
  • 軀幹部分包含:
    • 頸椎(7節,脖子)
    • 胸椎(12節,接肋骨)
    • 腰椎(5節,腰部)
  • 在畫背面軀幹時,注意脊椎中心線的位置。

脊椎不是直線,是有自然「微S曲線」的喔!直挺挺的會讓人物像直上直下的木頭。

胸腔畫法建議操作練習:

1.練習從幾何框架描繪胸腔肋骨弧線與斜度。

2.肋骨層層堆疊的結構練習。

3.前後視圖轉成側面觀察。

4.練習從正面骨架轉換成側面立體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骨盆

支撐上半身重量、連接雙腿,形狀像倒三角碗公。

  • 外形像倒扣的碗,有兩片寬大的骨板。
  • 是下肢與軀幹連結的重要支撐點。
  • 骨盆傾斜角度會影響站姿、坐姿的重心分布。

小提示:骨盆兩側有「髂骨」突出,可以當作動作扭轉時的觀察點位。

軀幹骨骼總結:

畫軀幹骨骼時,請記得:

  • 抓大形狀,優先看胸腔整體形狀(蛋型)與骨盆的比例關係。
  • 在肋骨與骨盆之間,脊椎自然延伸出微S線條。
  • 設定軀幹的動態,像是側彎或是轉動,會影響軀幹中心線變化

透過這樣結構分層理解胸腔畫法,
你會發現——即使只用簡單的線條,也能畫出有支撐感、自然流動的軀幹形
體!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上半身肌肉怎麼畫?

我們開始進入肌肉的理解,肌肉像是「披在骨骼上的布」層層堆疊,

決定了身體外觀的線條、力量感,跟姿態。

胸大肌

  • 就是常見的「六塊肌」區域。
  • 排列成兩條直立的肌肉帶,由肌腱劃分成明顯的肌塊。

小提示
即使在肌肉線條不明顯的人體上,腹部中心的結構走向也可以稍微暗示出來。

斜方肌

  • 位於背部上方,外形像一塊大大的菱形。
  • 從後頸延伸到肩膀,再往下連接到背中間。

小提示
肩膀放鬆時,斜方肌柔順延展;
聳肩或緊繃時,斜方肌輪廓會更立體、明顯。

闊背肌

位於背部下半部,外形像大面積展開的扇形。

功能是讓手臂往後拉、下拉。

小提示
闊背肌是讓背影看起來「有展開感」的關鍵,要注意它與腰部之間的過渡。

三角肌

包覆肩膀,讓手臂能做多方向旋轉與抬起。

包覆在肩膀外側,形狀類似一個厚厚的三角形。

區分為前束、中束、後束,分別負責不同方向的手臂運動。

小提示:

畫側面動作時,三角肌自然轉折可以大大強化肩膀與手臂的銜接流暢感。

在理解肌肉時,記得:

先以骨骼基礎為依據,肌肉是附著、跟著骨架走的。

抓大形肌肉(胸、背、腹、肩)來建立整體印象。

再逐步進行細節觀察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軀幹體塊化結構形狀

人體動起來線條很多、變化太快,用幾何塊狀來穩定抓住重心、方向與比例

特別是胸腔與骨盆兩塊的對應角度,會決定整體動勢。

畫軀幹時我們需要找到結構的點位,下圖示範中打叉的位置。

這些位置是區塊形狀轉折點,也就是產生陰影體積地方,建議先將肌肉簡化成幾何形狀,方便我們控制檢查結構透視。

結構名稱簡化體塊功能說明起點觀察建議
胸腔八角形或圓柱體的變形體固定胸椎、連結肩帶頸部→兩側胸鎖乳突→胸骨角
骨盆扁方塊、三角下半身支點、腹部起伏脊椎底→髂骨兩翼→坐骨點
肩帶水平條狀塊+球體鎖骨方向會影響手臂前後動作鎖骨→肩膀→手臂圓球體
頸部較短柱體從胸椎第7節起的連接區塊可與胸口凹陷對齊延伸

軀幹結構轉折觀察重點

  • 頭與胸腔的傾斜角度(可想像一個斜斜的長方體)
  • 肩膀延伸線與胸口正中心線的交角
  • 肋骨底部對應骨盆上緣的Z型連結
如果肩膀轉動形狀複雜,建議先找出鎖骨位置,再進行簡化形狀
打叉地方對照肌肉位置,會發現有脈絡簡化邏輯
提供不同肩膀簡化幾何形

半身人像怎麼畫?

理解以上介紹軀幹結構知識點後,我們進入人像寫生應用。

在畫半身時,建議先用草稿把身體動態確定。前期階段不急著上明暗,優先解決形狀問題

建議將身體動態簡化成直線,方便看線條引導方向、長短變化


以上是關於胸腔、軀幹畫法入門知識點介紹,你在畫胸腔時也有碰到困難嗎? 歡迎留言或是私訊我的Instagram 交流喔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如果你想學習畫畫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,或是對理解畫圖的知識有興趣,

歡迎加入line 聯繫我,我在課堂上用清晰條列的方式,整理學習畫畫的方法。

點擊了解更多畫畫課程介紹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
延伸閱讀:

頭骨構造入門:簡化幾何形狀掌握頭骨

手臂畫法入門:骨骼簡化與運動機制的詳細解析

如何精確掌握手部比例與關節素描結構

耳朵畫法解析:認識形狀掌握耳朵的部位

面部肌肉結構解析:提升人物素描的立體感

從簡單輪廓到細節表現:掌握眼睛的素描步驟

嘴唇怎麼畫:掌握比例與陰影的素描技巧

人像素描攻略:理解頭部結構的三大關鍵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Han
Han

邱柏翰 素描、水彩教學老師

經歷:
2017-2022潘尼爾藝術工作室教學五年
2022-2025 心手相映藝術坊老師
2023 鳳新高中美術班外聘老師

我專注引導學生興趣學習基礎素描、水彩的方法,
協助學生考上美術設計學校。

我相信透過畫畫的過程可以學習到作畫邏輯順序方法,不斷打磨畫作獲得堅持的態度,畫畫這件事是一項值得投資的興趣。